基建,是國家面對經濟衰退或者遇到嚴重經濟危機時的一個重要“法寶”,它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歷史的證明。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基建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,特別是從2008年開始進行的“大基建”有效的對沖了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進入2022年,國內疫情情況再次嚴峻。國際社會中,地區沖突事件也讓國際局勢變得十分緊張。為了挽救經濟的頹勢,高層已經定調,我國將再次迎來大基建時代。
一、 大基建
近期受國內疫情和美聯儲加息的雙重影響,大量的資本開始撤離中國。我國的A股已經跌破了3000點的大關。從外匯市場上來看,人民幣所面臨的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大,在5天的時間里,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貶值了2000個基點。
經濟形勢不容樂觀,央行能做的是通過積極的貨幣政策進行市場干預。而更為關鍵性的還是在于政府接下來的政策安排。根據外媒報道,我國高層已經定調,中國將出臺14.8萬億的新基建計劃用以刺激經濟的持續發展。
通過今年一季度的數據情況來看,這種苗頭已經出現,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增長了9.3%。在這一經濟政策的刺激下,我國一季度的GDP增速達到了4.8%。可以很明顯的看出,基建投入的提高,對GDP增長有很強的穩定作用。
根據專家的估計,我國今年的基建投資增長將保持在6.4%-8.2%的區間內,估計在今年會有1.3萬億的新增財政資金投入到基建領域。那么,基建對于挽救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有什么重要的意義?
二、 重要意義
基建對刺激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從歷史上來看,美國在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后,就開展了為期8年的大基建計劃,投入的財政資金總量相當于GDP的31.5%,使美國經濟得到了有效的恢復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后,奧巴馬政府也推出過大規模的基建計劃。
在2008年,我國為了抵消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,中央政府出臺過一項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,用以進行基礎設施建設。大基建計劃的施行,有效彌補了出口衰退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打擊,穩住了我國的GDP增長。
歷史已經證明了基建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,我們再從現實的角度來看。目前中國的基建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,擁有許多的世界級工程,我國眾多“中字頭”的建筑企業無論在體量還是規模上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。進行大基建,是我國擁有經驗、技術、人力和資金的基礎。
目前,我國的城鎮化水平為63.89%,根據相關規劃,預計在2030年,我國的城鎮化率會達到75%,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保持在約80%左右。也就是說,我國城鎮化率還有極強的提升空間,這也在客觀上為“大基建”計劃提供了基礎。
隨著大基建的推進,可以有效地挽救我國經濟的頹勢。但對于老百姓來說,也需要關注一個關鍵性的問題,那就是房價將會止跌,再次迎來上漲。
三、 房價上漲
自從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“房住不炒”的政策方針以后,接近6年的時間里,我國樓市火爆的景象開始降溫。根據對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統計數據來看,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城市在連續7個月的時間里房價保持持續下降態勢。
隨著大基建時代的到來,龐大的資金也將流入到樓市,這將讓樓市再次升溫。從3月份以來,全國已經有100多個城市的銀行下調了房貸利率,這就是一個顯著的信號。
對樓市金融政策的放寬也是大基建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,畢竟中國二十多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下來,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。也希望大家對于這一情況有一個心理準備。
高層已經定調,大基建時代即將再次到來,基建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歷史上已經很多次得到了證明。并且如今的中國在城鎮化水平上還有著一定的上升空間,也給這項政策提供了基礎。相信在大基建的刺激下,中國經濟的頹勢能夠得到徹底的挽救。對此,你們有什么看法?